浅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三门峡外国语中学 韩芸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各种不利因素极易给中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从教16年以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渐认知到: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中学生自身特点是爱冲动,自控力差,对法律、法规缺乏理解。如何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学到了知识,又不走错,这是新时期对我们一线教师德育工作的重大挑战,而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成为班主任班级德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最前沿的教育者—班主任怎样将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呢?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班主任实践经验谈谈我的做法:
一、抓住契机,及时在主题班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果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那么德育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一新生军训时第一天:人去屋空,灯没有关,卫生工具乱七八糟,矿泉水瓶遍地开花,晚上我在班主任日志本上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天的晨训班会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小善,小恶”, 在会上,同学们分为两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口枪舌箭,热情高涨。正当双方难分难解时,我点评: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时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就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由一名不错的学生转变为差生或堕落成为罪犯分子,让人痛心不已。听完我的点评,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眼中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和深沉,让同学们思想上受到很深刻的法制意识的洗礼。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小错必酿大错。为此,我召开了“好事人人做,坏事人人抓” ,“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交通安全教育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我之见” “做一个文明遵纪的孩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珍惜青春,远离网吧”等多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准确具体的班规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游戏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现实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摒弃人治”的管理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自己个性,做守法公民:
1、民主参与,有“法”可依
新生报到的第一星期,我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准则,紧扣中心,拟出“班级公约”,采用了“读、背、谈、查、改”等形式深化主题。强化学生法制意识,有效地防止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我在制定班级规范时,让学生参与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思路,介绍教育发展形势。让学生从严要求自己,形成学习、生活等各项步入规范化。在制定班级规范时,我还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意愿的原则,让每一位同学写出制班的方法与途径,班长负责收集整理,然后在班级宣读并讨论。学生说出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班主任提出修改意见,再次由班长形成定稿。最后全班同学讨论并予以实施。比如:班上的学生已经养成不迟到,不缺习,不早退的习惯,我们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就没设这一条。而在学生不肯锻炼身体这一条上制定很严格的规范与要求,这样规范班级,不仅充分发扬民主,还形成“有法可依”,产生实际的管理班级的积极效果。
2、执“法”必严,良性循环
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那么“法制”就是空谈,班级也是一样。例如:我每周会抽查学生干部监督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权,广开言路揭发执法不严的值日班干部或者纪律委员。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走进“监督”,从建立“监督”岗以来,班级出现了自治、自强的现象,从而让班级的管理出现公开化、公正化、公平化。所带班级的班风和精神风貌在年级里都是佼佼者,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比如军训会操表演第一名,合唱比赛第一名,拔河比赛第一名等。
3、“民主”“法制”并行 实现双赢
每两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通过民主评议发现班级体学习,纪律,生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及时的予以指导,查漏补缺,以便班级管理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也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相辅相成,更深层次的认知:法治社会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守法,实现学生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和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三、在班级文化墙中渗透法制教育
班级文化墙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我把班级文化墙当作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法制因素,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末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主要条款和语言让学生耳濡目染,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这样在课间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不经意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法制教育
1、学校开展法制讲座。
1、学校开展法制讲座。
学校邀请法院干警和派出所民警来我校作报告,利用真实的案例警示学生,报告结束后我在教室进一步强调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使法制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扎得更牢。
2、组织观看法制录像宣传片。
2、组织观看法制录像宣传片。
按照学校政教处的安排,我们都会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教育专题》、《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等类似法制宣传的影片。每次观看后,同学们都非常的震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力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加强了法制教育。
3、在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
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内容,通过校信通和家长会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和育人水平,使家庭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家校联合,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努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作为班主任,只要留心并善于思考,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法制教育就能很好的和班级管理密合交融、浑然一体。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青少年的起码要求,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主动摒弃只注重教学质量而放松法制教育的认识,真正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用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态度和习惯,努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从而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